close

網路上(中文網頁)對通心粉鼠的知識不多,而且有些沒有註明來源,看了有問題的話也不曉得該去問誰,例如網路上有人說要給通心粉鼠吃地瓜,為了是要補充地瓜當中的某些必要成份,但是到底是哪些成份都沒說清楚,想問作者,作者又說他也是轉貼別人的

所以才想找一些書籍資料,把這些知識提出來當個參考的依據,雖然書籍資料也不一定寫得很深入,可是任何知識都是積沙成塔。

初次翻譯,才疏學淺,若有謬誤或不通順處請多多指教,謝謝!(並非全文翻譯,有些地方真的看不懂...也有依照部落格樣式自行排版過)

叢書名稱:《Mammals of Africa》,共6卷 。
作者群:Jonathan Kingdon、David Happold、 Thomas Butynski、Michael Hoffmann、Meredith Happold、Jan Kalina。
出版:Bloomsbury Natural History,2013年5月23日。
翻譯範圍:第3卷,頁341-343。

肥尾沙鼠屬

肥尾沙鼠

作者:D.C.D HappoldDavid Happold

           肥尾沙鼠是一個普遍分佈在北非半乾旱地區的單種屬物種。

這個物種的特徵在於後腳底被毛髮覆蓋,有肥厚且無毛的短尾巴,尾巴末端常呈棒狀,每顆上門牙都有淺淺的凹槽,以及棱柱狀的臼齒(but to a lesser extent than in Psammomys, Meriones and Sekeetomys),還有非常膨大的鼓泡(auditory bullae)和寬廣的腭後孔。在物種概況中會有更詳盡的細節介紹。

肥尾沙鼠屬之下唯一的物種是肥尾沙鼠(Pachyruomys duprasi)。

 

物種分類

別名:faroulti, narroncnsis

亞種:肥尾沙鼠屬之下沒有亞種。

染色體數目:2n54

(出自Qumsiyeh & Schlitter1991年)。

 

描述

肥尾沙鼠這種小型囓齒類有肥厚且無毛的短尾巴。他們的外表全身毛茸茸的,皮毛又長又細又柔軟,背部的毛色為淺駝色、淺黃棕或淺橘色,毛根是黑灰色的,上面才是淺駝色、淺黃棕或淺橘色,有時候毛尖又是黑色。

毛出油的話會往兩邊垂,肥尾沙鼠就變成「中分頭」,毛髮分界在牠們背上呈現不規則的黑條紋。腹部的毛是白色,頭上的毛色和背部相似。眼睛又黑又大。耳朵和其他沙鼠相比較小,有稀疏的微小細毛,頭上的毛會蓋到耳朵一點點。吻部、嘴巴周圍、下巴和喉嚨都是白色。

前後肢和其他沙鼠相比較短,前肢有四根指頭,後肢有五根指頭,每根指頭上面都有小爪子,也都被白色的長毛覆蓋。棒狀的短尾巴肥厚且無毛,無鱗片覆蓋,末端沒有毛束(呼嚕註:跳沙鼠的尾巴末端就有毛束),尾巴的粗細會隨季節變化。

檢視肥尾沙鼠的頭骨,每顆上門牙都有一條淺淺的凹槽,顱骨寬闊,還有非常膨大的鼓泡(auditory bullae),和向後延伸的枕骨部。

乳頭數量:尚無資料。

 

地理變異

尚無資料。

 

分佈

原生地來自非洲的撒哈拉沙漠。在茅利塔尼亞、摩洛哥、阿爾及利亞、突尼西亞、利比亞、埃及都有發現紀錄。即使分佈地區很廣泛,分佈位置卻僅限半乾旱地帶,例如位於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亞特拉斯山脈南部,和利比亞與埃及的沿海平原。在阿爾及利亞,肥尾沙鼠向南分佈至北緯25度(由貓頭鷹胃中的食物殘渣證明)。僅有一個紀錄是在馬利共和國北部發現(出自Heim de Balsac 1968年)。

 

棲息地

肥尾沙鼠棲息在岩漠中巨石、粗石附近,這裡有稀疏的植被生長,或是沿著岩漠中快要枯竭的內流河邊緣居住(Libya: Ranck 1968: Algeria:Daly & Daly 1979),有稀疏植被覆蓋的薄砂層亦會發現牠們的蹤跡(Egypt: Osborn & Helmy1980)。

 

生物豐度

一般很少遇到,即使在已有很多其他囓齒類生活的地區,樣本數也很少(出自Daly&Daly1979年)。阿爾及利亞貝尼阿巴斯市裡的肥尾沙鼠數量,在蟋蟀大量繁殖時也會跟著變多(出自Petter1961年)。

 

適應

肥尾沙鼠是陸生夜行性動物。移動方式是行走或奔跑,跟大部分沙鼠以跳躍方式移動不同(出自Petter1961年)。

牠們經常在沙丘上建造龐大又複雜的洞穴,選擇砂質乾燥且紮實處才能避免間歇性暴雨的侵襲。洞穴向外延伸,有多個出入口(最多12個),進出時的路徑幾乎垂直,大部份是淺層洞穴(5-10公分),很少超過30公分深(最大深度約100公分),洞裡面還包含一個小鼠窩(呼嚕註:睡覺的小床)。洞穴常常用來儲存食物(出自Petter1961年)。

肥尾沙鼠會在接近夜間時開始活動,牠們覓食的範圍相當大,超過洞穴周遭兩公里以上(出自Mermod1970年)。這個物種的其中一個特徵是肥厚的短尾巴,用來儲存脂肪,尾巴的粗細會隨著季節或脂肪儲存量多寡而改變。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當溫度大約32-35時,肥尾沙鼠能夠進入「休眠」狀態好幾天(出自Petter1961年)。膨大的鼓泡提供對聲音非常敏感的感知,如同其他沙鼠和長耳跳鼠一般。

 

覓食和食物

肥尾沙鼠是雜食性接近草食性的。關於飲食的詳細資料還未可知。在阿爾及利亞發現的肥尾沙鼠洞穴中有水果的殘渣(Colocynthis vulgaris and Hyoscyamusniger)(呼嚕註:可能是瓜類、草、茄科植物)(出自Petter1961年),在埃及則觀察到肥尾沙鼠吃了假木賊屬植物(呼嚕註:一種沙漠中會開粉紅色小花的灌木)和單子蒿(出自Osborn & Helmy1980年)。

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牠們吃穀物、小碎肉、起司、萵苣、苜蓿等,飲食中添加肉類是為了幫助繁殖時補充營養(出自Petter1961年)。關於肥尾沙鼠也會吃蝸牛的資料(出自Sctzer1957年)還要再驗證。

社會和繁殖行為

尚無資料。

 

繁殖和族群結構

懷孕期大約21天,每胎數量(人工飼養)通常3-5隻(也有生下7隻或9隻的),人工飼養的肥尾沙鼠(埃及吉薩省)繁殖期在四月、五月、七月、十月和十一月(出自Flower1932年),缺乏野生肥尾沙鼠的數據,但可能跟上述很接近。肥尾沙鼠寶寶出生5-8天時耳朵會打開,出生7-9天開始長毛,出生11-15天開始長牙齒,出生20-21天時眼睛睜開,十週大就是成鼠了(出自Petter1961年)。

 

天敵、寄生蟲和疾病

肥尾沙鼠在貓頭鷹胃中的食物殘渣裡被發現(出自Kowalski & Rzebik-Kowalska1991年)。在阿爾及利亞發現肥尾沙鼠身上有一種叫做Xenopsylla nubica的跳蚤(出自Beaucornu & Kowalski1985年);在埃及發現七種會出現在動物身上的跳蚤,也出現在肥尾沙鼠的洞穴和鼠窩,這八種跳蚤也會在其他沙鼠身上發現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通心粉鼠 肥尾沙鼠
    全站熱搜

    唏哩呼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